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在行星探测、量子计算、生物科学等诸多领域攀登高峰,实现突破。《环球时报》选取4位“科学跨年之夜”的代表嘉宾,通过报道他们的创新历程,分享科学进步的力量。
2023年12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加速器储存环最后一台磁铁就位,标志着HEPS储存环主体设备安装闭环,预计将于2024年发射第一束光。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工程总指挥潘卫民在“2024科学跨年之夜”通过视频带领观众探访了位于怀柔科学城的HEPS项目,展现我国在高科技领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占有重要地位的决心和意志。潘卫民告诉《环球时报》记者,HEPS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亮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这代表着在基于同步辐射光源平台开展的科学前沿研究领域,我国与国际最先进水平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HEPS是我国首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可以发射比太阳亮1万亿倍的光。从空中俯瞰,HEPS建筑由三栋主体建筑构成,整体外形如同一个放大镜,寓意“探测微观世界的利器”。潘卫民介绍称,HEPS具有能量高、分辨率高、重复频率高等特点,这意味着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微观物质的深层次内部结构。可以说,HEPS是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等领域原创性、突破性创新研究的重要支撑平台。
潘卫民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按照项目计划,2024年7月将对储存环加速器进行调束,于年底前发出第一束光,这束光将不断增强,最终成为“世界最强的光”。不过,潘卫民说,这一过程“时间紧、难度大”,“有些人觉得不大可能完成,但这是我们‘光源人’的目标,目标定下了,我们就会努力实现”。
据介绍,建成后的HEPS是世界五大高能光源之一,也是少有的第四代光源之一,“这大大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地位,将会推动生命科学、能源环境等民生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同时,HEPS还将吸引更多外国科学家与我们开展合作,助力产出先进成果。
“最亮光源”,一定需要最具挑战的技术。HEPS主体装置主要由电子加速器和光束线站两大部分组成,电子加速器又包含直线加速器、增强器、储存环。而储存环是整个光源规模最大、研制精度最高、难度成分最多的部分。潘卫民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周长约1360米的储存环布置了1700多块高精度且小巧的磁铁,全部就位误差要在50微米以内,“比头发丝还细”,同时还要解决磁铁间相互干扰、真空盒分布式抽真空等问题,所以“攻克了一批技术难关,促进了我国在加速器领域各个学科技术的发展”。
潘卫民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多学科交叉、多团队协作、多领域融合是世界科学的发展趋势,更是我国科学蓬勃发展的重要体现。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陈维成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科学跨年之夜”将科学与节日巧妙融合,讲述科技创新故事,展现科技报国豪情,让公众深刻感悟国家科技发展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科学文化自信,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