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天友利公司动态 >> 人类对颜色体系认识的演变历程

天友利公司动态

人类对颜色体系认识的演变历程

发布日期:2014-07-08 点击:3266

      色彩体系不论是采用数字还是名称来指示颜色,其实都是有前提的:人眼所感受的色彩,是物体的物理特性、周边环境与人的神经系统(乃至个人的文化背景、人生经历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很大的主观成分。如果要制定确切的色彩体系,必须忽略人与人之间感知能力的差异,只考虑单纯的物理因素,并且认为色彩可以量化。不过对于标准化工业生产以及研究工作来说,这是必需的:可以跨越文化背景以及个体差别,更准确地传递色彩信息。这一条,既是色彩体系建立的目的,也是让FS等标准在战后风行的一大原因。
事实上,虽然早在毕达哥拉斯时代,人们对此就有了一些概念,真正意义上的色彩体系还是起源于近代科学与工业兴起的17、18世纪的。为构建合理的体系,对色彩进行排序编目,需要考虑数目合适的颜色种类,以及适宜的排列方式。总的顺序一般是根据彩虹光谱,从红端到紫端。17世纪如此,今天的FS、CIE等多数标准亦不例外,只是如RLM这样的系统,编号方式着实诡异。考虑其应用范围狭窄,颜色数目也极为有限,暂且不予追究。至于二战时期的英国色彩标准,本人也没有考证过,不能妄言。
各种颜色直观的排列方式当然是彩虹条带,不过单纯一道彩虹并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难以作为标准推行。所以更好的方式是颜色表,标有颜色名称,方便比对和配色。一个例子是Richard Waller受瑞典出版物启发而公布的《简单色与混合色表》,共列出了119种颜色,由浅至深排列,于1686年发表,旨在为自然哲学家描述自然界时提供一个标准。使用者只需将实物与色表对比,就可以知道所观察对象的颜色名称了。同时,对于商业与艺术领域来说,Waller的色表也是实用的工具。

图片来源:”A Catalogue of Simple and Mixt Colours with a Specimen of Each Colour Prefixt Its Properties,” in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vol. 6 for the years 1686 and 1687

类似的是德国自然历史学家Jacob Christian Schaeffer以及德国地质学家Abraham Gottlob Werner各自创立的体系,都有研究的目的:前者的目的是保证Schaeffer本人著作的插图颜色准确,后者则主要用于矿物化石等物的描述。
下一个进展是将具体事物与色彩分离开来,不能过分依赖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描述色彩。18世纪中叶,天文学家兼地图学者Tobias Mayer提出的色彩三角形是其中的代表。Mayer正是红黄蓝三原色之说的提出者,三角形所表现的也是色彩混合的观点,三个顶点分别由三原色占据,之间是各种过渡色。至于三角形的边长,Mayer认为,在两种颜色之间,人眼只能分辨出12个色阶,因此纯色三角形的每边设有13种颜色。
在全套的Mayer色表中,色彩三角形应有多个。除纯色外,其他三角形的亮度逐渐增大或减小,每边颜色的数目也越来越少,直到黑白。这样的体系中一共有819种颜色。由于三角图可以编码,倒也符合标准化的需要。
Mayer本人是否完将色表完成已无从考证,德国物理学家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随后却是按照Mayer的方法建立了自己的色表。很快Lichtenberg就发现,以纯色为基础加深颜色并不容易,而且仅仅由三种基础色调出所有色彩也是个技术活,所以对于某些颜色(如紫色和粉色),他也偷了一回懒,直接把现成的颜色拿来。同样是因为操作上的困难,Lichtenberg的色表每边只有7种颜色,而不是设想中的13种,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From Tobias Mayer, Tobiae Mayeri. . . Opera inedita: Vol. I. Commentationes Societati Regiae scientiarvm oblatas, qvae integrae svpersvnt, cvm tabvla selenographica complecten. Trans. and ed. 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 Goettingen, 1775, plate III.

 

Copyright © 2025 深圳市天友利标准光源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8127874号       XML地图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

服务热线

4008885135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