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晒版全过程的分析,可以知道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原版(菲林)的质量、版材再现性、晒版机及光源。
1、原版(菲林)质量
理想的原版质量应该是网点密度较高(D>3),点子很实,并且是光洁的硬性网点。这样的网点在晒版时曝光和显影的宽容度大,容易做到忠实复制。网点中心密度与边缘密度要一致,这样才能扩大曝光时间的宽容度,使网点完全转移。原版应清洁,没有脏迹,否则把晒版带脏。
2、版材的网点再现性
版材网点的再现性是指感光版在晒版过程中能够较大限度地再现原版网点。
再现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版材的分辨力和胶膜厚度方面。由于PS版是预涂感光版,其底基为铝版,在底基的上面涂布了均匀的感光胶膜层。因此,铝版底基的处理工艺直接决定着版材质量的好坏。而这部分却往往又是版材用户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通过进货渠道来保证版材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版材粗糙,质量低劣,就会导致分辨力下降,严重影响印刷质量。有些劣质版材为了掩盖铝版底基上的砂目,将感光胶膜层的厚度增大。这样做会导致曝光时衍射现象增强,从而导致分辨力下降,影响印刷质量。
下面是版材的质量对网点复制的影响及要求:
(l)局部花版、糊版
版基要清洁,厚薄一致,砂目分布均匀,粗细适中、深浅适度。感光液涂布均匀,无气泡,无伤痕。一般要求砂目平均深度(Rz)在5~7.5μm,平均粗糙度限(Ra)在0.6μm左右。这都影响了PS版的质量,造成局部快速磨损,出现“花版”、糊版,继而出现掉版和起脏。
(2)PS版表面粗糙度不标准
砂目过粗,使保水量不足,易起脏:而砂目过细,使微孔中感光膜不易显干净,版基易污染,印刷时易起脏。
(3)局部掉字、掉版
电解粗化后版基灰质去除不净,局部感光层吸附不牢;在涂布感光液前,版面冲洗不净,留有挂晾时酸液流淌痕迹,都会造成局部掉版。
(4)不易上墨
PS版已经超过保存期或保存不当引起,如保存环境温度过高(超过30℃),相对湿度超过65%,光线过强等:还有感光胶黏度太低,感光涂层太薄等,造成PS版上机印刷时不易上墨或根本不上墨。
3、晒版机及光源
晒版时要求晒版机的吸气真空度要越高越好,以保证原版与印版之间接触良好,有利于网点转移;若吸气不好,由于原版和印版之间的间距增大,会导致衍射现象非常严重。
晒版光源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晒版工艺过程中希望理想光源所发出应该是绝对的平行光,但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光源很难达到这一要求。通常在实际生产中,要求光源距离印版之间保持1米左右的距离,从而可使点光源发出的光尽量接近平行光。
由于曝光是一个使感光膜受光并发生化学反应的光化学过程,该工艺过程中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即象平面上的照度E和曝光时间T。感光膜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也就是曝光量(H)等于照度E和时间T的乘积:
H=E×T
所以,要确定曝光量的大小,既要考虑照度E(光强)又要考虑曝光时间T。
晒版机的光源一般都是金属卤化灯。这种光源用久了之后会发生衰变,导致曝光过程中的照度E变小。因此,实际生产中在金属卤化灯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还需要根据光源的实际情况相应增加曝光时间T,从而确保晒版时曝光过程中的曝光量保持不变。
正确把握曝光时间对晒版工艺而言非常重要:曝光过度会导致一些小点子被晒丢,使得亮调层次损失;而曝光不足则又会造成空白部分的分解不彻底,并且易于沾脏。因此,在晒版曝光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选择和PS版感光胶光谱灵敏度相匹配的光源—短波长光源问(UV光源)。这样一方面可以缩短晒版的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长波带来的热效应。
(2)尽量减少自然光对PS版的影响。一般来说,采用白炽灯照明则较为安全,即使曝光完成之后也要尽量少见光,防止图文部分的再分解。
(3)曝光时间的掌握应与显影相配合,尽量稳定不变,这有利于晒版质量。
(4)在显影之后到印刷之前的这段时间,如果时间允许则需尽量将印版放在阴凉处自然晾干,以防止强光或高温对感光层造成损害。